這本書以一位澳洲女性的視角,通過不同女人的人生故事,串聯起巴黎的歷史、文化與文學,以及巴黎如何塑造適合女人居住的城市空間。本書以革命與女人為起點,試圖給自己在經歷工作與個人生涯轉變找出一條「出口」,作者從閱讀龐巴度夫人、喬治.桑與柯萊特等巴黎女人的故事,同時將自己置身在巴黎街道中游蕩,思索自己如何走出困境,重新面對未來。她稱此趟巴黎之旅是一種寧靜的革命,這種革命的手段不是男性部落社會的權力爭奪的更替,更非像某些女性主義者困在男性階級社會的去性化的權力遊戲,而是回到女人身上,重新做自己。

做為一位的男性的讀者,習慣通過伏爾泰、盧梭、沙特、李維.史陀,以及拉康、傅柯、巴特、波特萊爾等人的巴黎書寫認識到這個城市,甚至硬硬地讀到大衛‧哈維怎麼通過現代性將巴黎建構起來,這些只是現代的、男性筆下的巴黎。讀本書,提供我們重新思考巴黎與女人的關係。如同作者所說:巴黎不僅是一個具體的城市,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,我們隨著作者與友人瑞秋的對話,引領著我們漫游在巴黎街頭的每一個景點,神遊巴黎的美,藉由插敘中引述的碑文,將我們帶回到巴黎的歷史與文化之中,故事不斷交錯著歷史敘述與當代的對話。

十八世紀的巴黎街頭,出現女性的公共空間—「沙龍」。在沙龍中,女人們在此空間內高談巴黎時下的「進步」話題,提出她們獨到的見解。在這樣的社交場所,女人們可以盡情地挺自己的好友,嗆你不爽的人。如沙龍女主人德梵夫人,在讀過盧梭的《不平等論》之後,以嘲諷口吻說到讀過盧縮的書之後,有著想在地上爬行的衝動。英國經驗論哲學家休姆,有幸參與沙龍的社交活動,他提出個人觀察:在法國,女人可以跟男人一樣,高談闊論地談著當代的思想、社會議題與藝術。沙龍提供巴黎女人,以豐富的想像力參與社會與政治的領域,相對於男人對於政治的參與,不過是維護君主體制下的個人權益。

書末,女人即政治,以斯塔爾夫人為例,說明巴黎女人如何以臥房中的社交活動,打破公/私領域的界限。斯塔爾夫人寫小說、主持沙龍,同時介入情夫的工作,提出戰術與政策的建議。從斯塔爾夫人的例子來看,女人,或說生活在巴黎中女人,藉由身體的情欲展現真正權力的運作,男人的政治不過是最後權力的行使者而已。巴黎街頭的女人,一身的香奈兒等名牌,追求時尚的風格,表現出別具法國味道的女性力量。由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,女人用身體改變了世界,創造自己歷史的可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lao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