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甚矣人心之變也!自分類始而其禍倡於匪徒,後遂燎原莫遏,玉石俱焚,雖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而或朋從之也。

夫人與禽各為一類,邪與正各為一類,此不可不分。乃同此血氣,同此官骸,同為國家之良民,同為鄉閭之善人,無分土,無分民,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。況當共處一隅,揆諸出入相友之義,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。在字義,友從兩手,朋從兩肉;是朋友如一身左右手,即吾身之肉也。今試執塗人而語之曰:『爾其自戕爾手!爾其自噬爾肉』!鮮不拂然而怒。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?

顧分類之害甚於臺灣;台屬尤甚於淡之新艋。台為五方雜處,自林逆倡亂以來,有分為閩、粵焉,有分為漳、泉焉。閩、粵以其異省也,漳、泉以其異府也。然同自內府播遷而來,則同為台人而已。今以異省、異府若分畛域,王法在所必誅。矧更同為一府,而亦有秦越之異!是變本加厲,非奇而又奇者哉?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,而能親其所疏。同居一府,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,乃以同室而操戈,更安能由親及疏,而親隔府之漳人、親隔省之粵人乎?

淡屬素敦古處,新、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。游斯土者,嘖嘖稱羡。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,未有如去年之甚也。干戈之禍愈烈,村市半成邱墟。問為漳、泉而至此乎?無有也。問為閩、粵而至此乎?無有也。蓋孽由自作,釁起鬩牆,大抵在非漳泉、非閩粵間耳。

自來物窮必變,慘極知悔,天地有好生之德,人心無不轉之時。予生長是邦,自念士為四民之首,不能與在事諸公竭誠化導、力挽而更張之,滋愧實甚。願今以後,父誡其子、兄告其弟,各革面、各洗心,勿懷夙忿,勿蹈前愆,既親其所親,亦親其所疏,一體同仁,斯內患不生、外禍不至,漳泉、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。譬如人身血脈,節節相通,自無他病;數年以後,仍成樂土,豈不休哉!

這篇收錄在鄭用錫<<北郭園詩抄>>中的<勸和論>,特別提到清代台灣地方的群體分類械鬥的衝突,他特別以鄭家奠立家業的後龍為例子。清代後龍上溪洲的鄭家在鄭崇和經商成功,開始將經營版圖擴及竹塹城。為了擴展鄭家在新竹地區的勢力,在經商之餘,提攜兒子努力向學,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取得台灣第一位舉人的稱號。從此鄭家的勢力從商業擴展到士與政治的場域。但在他詩文所描繪的情形,仍許多歷史的痕跡保留在後龍,成為後龍人
身邊的小故事。從家族代代相傳的先祖辛苦打拼,奠定家族賴以維生的基業,到鄉間流傳的鄉野奇譚,提供我們對於過去歷史的想像。可惜當今的歷史教材中,喜歡用大歷史教授學生,使得學生無法能在有限的生活經驗,感受到人同此心的歷史意識。我們就以學校前的一間小廟談起,試圖以小故事帶給大家對歷史的想像力。

我們每天都會經過校門口的「應烈祠」,一般民間宗教信仰稱為「陰廟」。那什麼是陰廟?誰出資蓋的廟?為何在學校所在地沙崙湖會有這類陰廟?故事就從這些疑點談起。

一般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廟宇,會依神格的高低分為:陽廟與陰廟。陽廟奉祀的神明,在神的高低階序中有一定的地位。陰廟則是奉祀鬼魂,它的階序地位最低。根據台灣民間習俗,興建陰廟是因為開墾或興建房屋的過程,挖掘到無名的屍骨,為了使得開墾者或居住者將來工作或居住的安寧,挖掘的人會將無名屍骨另外找尋吉地,蓋一間小廟安奉。而校門前的應烈祠,便是當初興建學校的過程,挖掘到的無名屍骨,故由學校出資興建。

仁德專校的所在地的地名溪洲,指的是後龍溪與北勢溪匯聚的沙洲故稱為溪洲。這片溪洲地原先為後龍社、新港社等平埔族群的公共埔地,乾隆二十六年﹙1761年﹚之後由漢人甘宗元、甘長興兄弟等開墾成田。乾隆四十年﹙1775年﹚,鄭崇和家族陸續進入到溪洲開墾。乾隆末年,杜姓家族在後龍街經商,同時也在溪洲開墾。嘉慶十一年﹙1806年﹚,海盜蔡牽攻入後龍街,鄭崇和募集地方上鄉勇抵抗,死傷多達四百人,杜氏家族有感於形骸虧損、屍首分離。因此集資在學校後方的東明里興建「愍善祠」安置這些死者。嘉慶年到咸豐年間的六十年,後龍地方上漳泉械鬥不斷發生,四處屍骨遍野,有些羅漢腳的屍骨沒有親人領回安葬,加上每年九月地方上吹起九降風﹙東北季風﹚,將大量海沙吹到學校的所在地形成「沙崙湖」的地形,原先曝露的地上的屍骨則被沙洲掩蓋。這些被沙土掩埋的屍骨,歷經多年之後,學校為了興建校舍挖掘到這些無名屍骨,才在原校門口前方一百公尺處興建應烈祠安奉。

後龍溪洲鄭崇和家族,從金門遷移到後龍溪洲,最初家族是經營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兩岸貿易活動,鄭崇和家族的經營範圍由後龍擴展到新竹市,在家族經濟逐漸好轉之際,督促後輩努力向學,次子鄭用錫於嘉慶二十三年﹙1818年﹚中舉人,隨後又於道光三年﹙1823年﹚赴京殿試中第,成為台灣首位進士。他有感於後龍地方上履履發生漳泉械鬥的情形,在咸豐三年寫下了〈勸和論〉一文,希望藉由文字感動人,化解暴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lao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